有文献报道:八成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,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所致,从医学上讲,能够预防癌瘤扩散和转移就意味着获得了根治癌症的机会。恶性肿瘤主要通过淋巴道、血行、种植等方式转移,即使患者经手术、放化疗治疗后,半年内的复发转移仍高达69%。也就是说肿瘤治疗半年内,尤其是前三个月是肿瘤转移复发的“高危关键期”。癌症的发展规律表明,其复发常出现于治疗后5年内,尤其是2~3年内(少数也可发生于5年之后)。
因而定期复诊是终身性的,不能麻痹大意,确定转移了,就要及时接受合理、完善的治疗,最好配合中医药抗复发和预防转移。能够预防肿瘤扩散和转移就意味着获得了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,所以,预防肿瘤的扩散和转移是当今肿防治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。
对肿瘤的治疗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,而不能仅仅认为是战术问题。要改变思想观念,摒弃以往只见肿瘤不见人的以“瘤”为中心的治疗原则。中医学认为癌症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,它是人体整体疾病的局部表现;治疗癌症不能单纯地采用手术和放、化疗手段,应扶正与抗癌并举,通过用中医扶正固本的方法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抵抗癌细胞。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、适当的锻炼和调节情绪与心理平衡等,构成一个综合的治疗体系来抗击癌症的复发和转移。
肿瘤的复发目前的研究很有限,肿瘤复发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,有确切效果的预防方法也很少,但可以肯定的是:预防手术后肿瘤的复发不能单纯依靠放疗和化疗,因为肿瘤的发病的根源在于基因的恶变,肿瘤是疾病一种的表现,手术后的放疗和化疗只能够杀死已经存在的癌细胞,对逐渐恶变中的癌细胞是没有作用的,显然不能长期使用放疗和化疗来预防手术后的肿瘤复发。
肿瘤的发病原因是基因,而这种基因恶变是多靶点的,预防肿瘤的复发应该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监测系统。我们正常人每天都会有癌细胞产生,但都被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所杀灭,所以我们就不会长癌了。
而中医在维持正常的人体免疫机制方面有较好的作用,所以中药具有预防肿瘤的复发的作用。
现代医学对晚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,仍是以再手术、放化疗为主。除单一孤立病灶可用再手术切除或放疗外,对于广泛病灶,化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转移,但其缓解率低,加上患者免疫功能薄弱,骨髓抑制情况严重以及多药耐药现象的存在,根治性化疗难以进行,故西医尚无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手段。
中医认为癌毒传舍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基本病理过程,而正气亏虚、余毒未尽、伏邪流注经络脏腑则是其病因病机,扶正祛邪乃是治疗的总纲。治疗上须注意两点。首先,应扶助机体正气,提高抗癌能力。癌毒深伏,易耗正气,再加上先前的手术也是耗伤大量气血的过程,若不及时扶正,则会造成脏腑功能虚损,正虚邪盛,癌毒失去抑制,易发生复发转移。再者,应全力祛邪,减少体内癌毒,并结合扶正,时时顾护正气。体内癌毒残存是术后复发转移的根源,经过之前的扶正阶段,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骨髓功能已得到恢复,这时对全身的余毒进行抑杀,予毒攻毒之法;故需扶正减毒来护卫机体的正气。如此扶正祛邪为一体,祛邪而不伤正,以期达到“养正积自消,邪去正方安”之目的。
中医治疗肿瘤有以下五个特点:
1、整体观念。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,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。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,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,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,实施辩证论治,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,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,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2、可以弥补手术治疗、放射治疗、化学治疗的不足。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,但还有残癌、或区域淋巴结转移、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,运用中医中药长期治疗,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;放、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,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、化疗的副作用,又能加强放、化疗的效果,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、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。因此我国治疗癌症比外国多了一条中医中药的途径。
3、不影响劳动力。 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,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,甚至能胜任日常的工作。
4、副作用小。 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,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。
5、经济上比较便宜,服用又方便。
几乎所有癌症都会浸润、复发和转移,但有的发病率高,复发转移率明显。 目前的实践结果表明,仅靠西医手段来防治晚期癌症复发转移毕竟作用有限,联合中医中药、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才是提高疗效的正确途径。